您的位置 | 网站首页建筑匠人 |
冯远:秉初心 怀匠心 行致远 发布时间:2023-04-07 10:19:59 | 浏览:930次 |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当冯远再次走进全国两会会场,她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冯远提交了《关于加大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及山区房屋安全保障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道路工程师注册制的建议》《关于尽快制定和出台新版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建议》3份议案。其中有她多年关注研究的课题,也有针对行业最新发展情况提出的建议,每一项都切中行业发展热点或焦点问题。
从事建筑设计41年,冯远深切感受到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可喜态势,但她也意识到城市建设还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建筑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空间的需要还有待进一步满足……这一切,都化为她内心的责任,也呼应了她从事建筑设计一以贯之的永恒初心。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 始终为民鼓与呼
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为百姓幸福生活献良策,是冯远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始终不变的初心。
冯远很珍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也非常珍惜难能可贵的建言献策的机会。可以说,她的每一份议案提案议案,都源自她长年工作中深入独到的思考,并经周密的调研总结提出,切中行业发展痛点难点,也是她焚膏继晷的工作中积淀下来的思考。她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建筑行业从业者,要始终怀揣民意奔走呼吁,把具体工作落实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中。”
冯远长期奋战在工程建设一线,行业发展与民生问题一直都是她的心头大事。近年来,冯远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城市建设、灾后重建、建筑发展与保护等方面问题提出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回应,对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撰写提案议案的过程中,她结合本职工作和长期关注的问题,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获取第一手资料,反映建筑领域的热点痛点问题以及民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行业和国家的进步、为老百姓的福祉建言献策。
比如,对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关注,源自她的亲身经历。多年前,冯远在国外的大街上看到很多残障人士,大多一个人出行,和正常人一样参观博物馆、逛超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非常便利,这给她带来很深的触动。她结合专业开始思考,为什么出现在国内公众场所的残障人士很少?后来,通过走访调研,她了解到主要是国内的无障碍公共服务设施不足,限制了残障人群的出行,于是就在提案中建议要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环境生活品质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她深入研判建筑业发展焦点难点问题,提交了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合理设定工程建设周期、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等建议。再以她提出的《关于加强执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的提案》为例,她强调在《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要详细说明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结构形式、抗震抗风等参数,采用各类材料品种与环保性能等必要信息,使消费者做到知情购买,合理使用居住,尽量避免事故发生。该项提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2022年颁行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中得到了具体体现。看着思考和建议逐步成为现实,冯远受到莫大的鼓舞。
建筑行业的专业细分领域较多,每一项内容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冯远始终坚持从实际问题出发,在各项工作中守住为民初心,在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发出基层好声音。“希望这些反复锤炼的政策建议,能对解决建筑领域目前存在的痛点问题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更关乎社会经济的发展,向前迈出一小步都是好事。”这是冯远最为期待的事情。
执着逐梦 匠心收获累累硕果
多年来,她早已把建筑结构设计融入生活,当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项目能够从蓝图变为现实,能够为城市带来活力,为百姓提供温暖的居所时,她深感欣慰和满足。
本世纪初,成都高新商务广场的“天马星空”构思曾让冯远惊叹不已。这个充满科技感的船型建筑来自一位外方设计师的构思,她形容当时的感受就像“着了魔”,各种可能的结构形式在她脑海里酝酿。
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前卫建筑,对于结构设计肯定是个全新挑战。为了找出解决方法,冯远寻访了当时国内大量的铸钢厂,从冶金原理开始学习材料性能、分析力学模型,验证其可能性。然而,就在最后一次实验即将结束时,因为对该结构形式存在疑虑,业主方要求设计师更换方案。
多种压力下,连外方建筑师都答应更改方案,冯远却选择了坚持—作为一名执着的建筑设计师,她不忍心看到建筑方案的创意被破坏。最终,她用一系列的数据和模型说服了甲方,使国内首创的上圆下方锥台形铸钢框架节点在工程上被成功应用,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荣获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一等奖等多项设计奖项。该建筑也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印证了其设计水准。
她曾主持参与了巴基斯坦的一个建筑设计项目。因为业主对我国的技术水平不了解不信任,甚至要求冯远及团队与外方产生学术分歧时“无条件服从外方意见”。但冯远发现,该项目的结构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所处地区地震烈度高,业主对抗震问题十分关注;方案和初步设计由国际某大公司提供,是一个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在冯远和团队介入时,现场的基坑已经挖好,业主已经在用原桩基图纸开始打桩,十分被动;国外业主对中国设计公司不了解,缺乏信任。这都让冯远和团队的工作很难开展。
但冯远同样没有退缩!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她和团队凭着过硬的技术实力以及坚持精神,解决了国外规范及计算软件使用的问题,解决了地震高烈度区结构的设计问题,解决了国际合作工程操作经验缺乏等问题,解决了业主不信任的问题,解决了由国际王牌设计公司提供的不合理设计参数需要修改的难度问题,跨越了道道难关,最终实现项目设计成功落地。
这次经历,彰显了冯远身上独有的坚韧、不服输的巾帼本色,展示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实力,成为业界一段佳话。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岁月不负追梦人。凭着这样一股执着和热爱,冯远创下建筑界的多个首创、第一,填补了中国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实力,用自己的专业贡献出数不清的作品,屹立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土地上。山东青岛胶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郑州奥体中心、成都东安湖体育场、成都凤凰山足球场、重庆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由她主导设计的项目应接不暇,闪耀于各地的一个个标志性建筑,串联起她的功绩簿。
柔肩担重任 尽展巾帼风范
冯远1961年出生于土木世家。外祖父20世纪20年代初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系,20世纪50年代父母也从哈工大土木学专业毕业,终身从事建筑结构研究工作。1978年,她填报高考志愿时,十个志愿中有九个工民建专业,用她自己的话说,当时“只知道这个专业”。
顺利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冯远于1982年入职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自此,她扎根一地,坚守建筑结构设计专业,一干就是41年,从一名基层设计人员逐步成长为总工程师。2016年,冯远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成为该荣誉设立26年来建筑结构专业领域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除此之外,她还是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一系列耀眼荣誉的取得,源自她多年的执着坚守和匠心雕琢。
初接触冯远,她给人的感受是:身材娇小,谦逊温和,是一位知性、优雅的南方女性。但在工作中,她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甚至近乎苛刻,在业内人尽皆知,甚至图纸上的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较真”。她反复提出自己的理念: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是人生活、工作的场所和空间,尊重人本,尊重生命,就要对建筑严苛要求。“灾难面前哪怕1%的失误也可能损及人的生命,所以结构必须100%安全。”冯远常说。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建筑物的安全性,始终应该是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坚守的底线。这对冯远来说,不仅是一名结构工程师的基本职业要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瞬间无数房屋崩塌、无数生命消逝,这让从事房屋建造的冯远痛心疾首。2013年,四川芦山又发生了7级大地震。两次大地震后冯远和同事们都在第一时间前往灾区进行建筑物震害评估和对西南院设计的工程进行回访。
灾区残垣断壁的场景深深刺痛了冯远。从灾区回来后,有一段时间她仿佛得了强迫症,必须不间断地工作,直到重建工作有序开展,这一症状才得以缓解。“我想把从这次地震中的教训与经验宣传出去,”冯远说:“灾难不可避免,损失则可以降到最低。”她把与同事们在灾区收集的震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主编并参与撰写了《来自汶川大地震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结构工程师的视界与思考》一书。该书于2009年以中英文双语出版发行,为抗震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与借鉴。她还先后参加了中国“5·12”、日本“6·14”地震震害结构抗震灾后重建研讨会等国内外30多场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作主题发言。2022年“9.5”泸定地震建筑震害考察后,冯远和团队完成了300多页的建筑震害考察报告,提交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为重要参考资料。
在一个充满了逻辑、公式、定理并由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结构设计领域里,枯燥、加班、辛苦不可避免,但冯远从不觉得辛苦,更多的是在技术创新、攻坚克难中享受创造价值带来的快乐。
赋予奋斗以快乐 创享丰盈人生
“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是建筑创作和结构创新的完美结合。建筑赋予结构以魂,结构成就建筑之美。”
冯远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概括为:用合理的结构表现建筑美。“建筑结构设计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变形能力就差;太柔却可能无法支撑。”她对设计工作的理解,一如她的性格,不管工作与生活,她都能自如地找到那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
她说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就像精心培育自己的孩子,除了职业责任,更需要爱心和热情的浇灌。设计师就像父母了解孩子的优缺点般,熟悉作品中结构性能的优劣,并认真找出它的不足,对应弥补。这样设计完成的建筑才是性能优良的健康建筑,才有可能抵御各种外界作用的袭击。她常说:“除了责任之外,热爱,往往能让我们收获更多。”她这种工作激情也深深影响着身边的年轻设计师。
作为一名总工程师,冯远深知自己必须是企业技术实力的代表,必须紧跟工程技术发展步伐,时刻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同时,她又是幸福的,因为建筑是历史的记忆,结构是成就建筑的骨干。看到在自己精心浇灌下拔地而起的建筑群,她笑着说:“我通过工作,收获了高质量的人生,我想这就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应有之义!”
两会归来,冯远内心更觉充满干劲。她深有感悟:当今建筑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建筑设计师的挑战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她希望继续练好内功,进而设计出更多优秀的建筑作品,为安全、舒适、健康的美好生活提供助力。始于热爱,成于责任,忠于专业,她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息,将持续为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作者/《建筑》采编中心)
摘自《建筑》2023年第3期
|
|
|